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公举
释义

基本解释

公举 gōngjǔ
[recommend by general public] 公共推选;公众推举
公举本市市长

详细解释

公众推举。《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唐 主问 文蔚 :‘卿取士何如前朝?’对曰:‘前朝公举、私謁相半,臣专任至公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乡贤》:“学宫祀乡贤,最为重典,今乡绅身都雄贵,其父必登俎豆,至有生前屡罹胥靡之罚,暴著耳目者,亦儼然当春秋两祭,而黌序中,遂借公举以媒重贿,日甚一日。” 何香凝 《回忆廖仲恺》:“1911年10月10日 武昌 起义,各地随即响应,在 南京 组织了临时政府,公举 孙中山 先生为临时大总统。”

成语(Idiom):公举

发音(Pronunciation):gōng j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公正无私地选拔或推举人才。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公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指公正,表示公平、公正的意思;“举”指推举、选拔,表示选举、推选的意思。公举这个成语形容选拔或推举人才时,要求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高素质和能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公举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选拔人才时的公正和公平,也可以用来形容选拔领导、干部等职位时的公正原则。在工作场合,可以使用公举来表达对选拔人才的要求,强调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举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在古代的举人考试中,考官会根据考生的表现来选拔合适的人才。为了保证选拔的公正性,考官会将考生的试卷放在一起,然后用红布包裹,以免暴露考生的身份和答卷内容。最后,由考官们共同举起红布,揭晓考生的名字,这样就确保了选拔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举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公”是形容词,修饰“举”这个动词,表示公正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通过公举的方式选出了一位优秀的领导。

2. 这个公司坚持公举人才,不偏袒任何一方。

3. 我们需要在选拔人才时,坚持公举的原则,确保公平竞争。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公举”这个成语与公平、公正的概念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考官们举起红布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举人考试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考试制度,以及举人考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另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选拔人才相关的成语,如“唯才是举”、“拔尖”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公举了我当班长,我要负责好班级的事务。

2. 初中生:学校通过公举的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会干部。

3. 高中生:大学招生时,学校会通过公举的方式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新生。

4. 大学生:社团选拔新成员时,我们要坚持公举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5. 成年人:公司在选拔领导时,应该遵循公举的原则,确保公平竞争。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4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