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公才 |
释义 | 基本解释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又名之曰:‘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 唐 刘长卿 《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 公才公望 ”。 成语(Idiom):公才 发音(Pronunciation):gōng cá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具有公正才能的人,特指能够公正执法的官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公才由两个字组成,公指公正、公平,才指才能、才干。公才指的是具备公正才能的人,尤其指能够公正执法的官员。这个成语强调了官员应该具备公正、公平的品质,以及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公才通常用来形容官员的品质和能力。可以用于赞美一位官员在执法过程中公正无私,能力出众。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位官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公正,或者能力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是西汉时期刘向所著的一部古代文献。具体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记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公和名词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法官公才兼备,审理案件公正无私。 2. 他是一位公才之士,深受人民的敬爱和信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公才理解为“公正的才能”,通过联想记忆,将公的意思和正义联系在一起,再将才的意思和能力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法律文献和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关于公才的故事和实际应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老师是一位公才之士,每次评比都会公正地评选出优秀的小朋友。 2. 小学生: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公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法官,他公才兼备,每次审理案件都非常公正。 4.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发扬公才精神,为同学们服务。 5. 大学生:在公共管理领域工作,需要具备公才的品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