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击鉢催诗 |
释义 | 基本解释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 ,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 、 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 击鉢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 ,行酒赋诗听击鉢。” 清 赵翼 《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成语(Idiom):击鉢催诗 发音(Pronunciation):jī bō cuī sh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促使人产生灵感,写出佳作的行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击鉢催诗源自佛教寺庙中的一种仪式。在佛教寺庙中,僧人们在诵经时会用木鱼敲击鉢,以提醒自己专注于修行。而有时,当僧人们在诵经时,灵感突然涌现,他们会放下木鱼,立即写下自己的感悟和领悟的诗句。这种行为被形容为“击鉢催诗”,意味着通过特殊的仪式来促使灵感的产生,创作出优秀的诗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或时刻被激发灵感,创作出出色的作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行为或事件促使他人产生灵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击鉢催诗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寺僧忆懷詩》:“僧院碧窗空,击鉢催诗客。鸟飞山色里,云隔水声里。”这首诗中描绘了僧人在僧院中敲击鉢催促客人写诗的情景,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击鉢催诗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三个词组成。其中,“击鉢”表示敲击鉢的动作,“催诗”表示促使写诗的行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激动了观众,击鉢催诗般地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 2. 这个音乐会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仿佛是一场击鉢催诗的盛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击鉢催诗与佛教寺庙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僧人在敲击鉢的同时,灵感涌现,立即写下了一首诗。这样的场景会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创作和灵感相关的成语,如“灵感无限”、“灵感泉涌”等,可以扩大对创作和灵感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优秀的作文,让我们像击鉢催诗一样,写一篇自己的作文。 2. 初中生:参观美术馆后,我的创作欲望被击鉢催诗般地激发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 3. 高中生:在音乐会上,演奏家们的精彩演奏给我带来了击鉢催诗的感觉,我决定回家后写一首关于音乐的诗。 以上就是关于成语“击鉢催诗”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