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见天日
释义

基本解释

喻脱离灾难、祸患,重见光明。《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土司一取子妇,则士民三载不敢昏,士民有罪被杀,其亲族尚出垫刀数十金,终身无见天日之期。”

成语(Idiom):见天日

发音(Pronunciation):jiàn tiān r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压抑、被隐藏的事物或真相被揭露、暴露出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见天日”源自于《史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为齐王谏,王不听。忌谓王曰:“王将见臣于颐京而听臣谏否?”王曰:“将。”忌曰:“臣请击壤而死,王可听臣之谏也。”王曰:“赐末车。”忌辞色不变,出而击壤而死。王果闻其言,乃召臣而听之。”意指事物或真相被揭露、暴露出来,不再被隐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或真相被揭示、暴露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犯罪行为被揭露、阴谋被识破、秘密被曝光等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见天日”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据《史记》记载,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忠臣。他多次向齐王提出忠言,但齐王都不听从。最后,邹忌决定用自己的死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他请求齐王给他一个机会,如果齐王听从他的忠言,他会在京城的广场上击坛而死。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当邹忌真的在广场上击坛而死时,齐王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忠臣的劝告。这个故事中的“击坛而死”就是指事物或真相被揭示、暴露出来。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由动词“见”和名词“天日”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终于,他的罪行被揭露,见天日了。

2. 这个丑闻终于见天日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见天日”与揭示、暴露真相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房间,事物被压抑和隐藏在黑暗中,直到有人打开窗户,阳光照射进来,事物才见天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揭示真相相关的成语,例如“揭竿而起”、“揭露真相”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那个小偷终于被抓住了,他的犯罪行为见天日了。

2. 初中生:这个公司的贪污丑闻终于被曝光,真相见天日了。

3. 高中生:历史上许多阴谋都在最后被揭示,真相见天日了。

4. 大学生:社会对于腐败行为的零容忍,让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见天日。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