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讦奏 |
释义 | 基本解释告讦上奏。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尝有 季训导 者,介先生之友求草书,且欲识姓名。先生忽有思曰:‘得非曩訐奏有司者耶?’遽却之。” 清 顾炎武 《<莱州任氏族谱>序》:“谓其齐民之术有三:一曰逋税,二曰刼杀,三曰訐奏。”一本作“ 訐讼 ”。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二:“又传 黄 以知县行取入都,以诗稿、土宜送 赵 。答刺:‘士宜拜登,大稿璧谢。’因之挟嫌訐奏。” 成语(Idiom):讦奏(jié zòu) 发音(Pronunciation):jié zò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错误,进行揭发和检举。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讦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讦”意为揭发、检举,而“奏”意为报告、上奏。讦奏的基本含义是指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错误,进行揭发和检举。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通过书信、奏章等方式向上级报告或揭发他人的错误行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讦奏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揭发他人过失或错误的行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环境、学校、社会等。比如,当你发现同事在工作中存在不正当行为时,你可以使用讦奏这个成语来形容你向上级揭发他的行为。另外,讦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揭发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的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讦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常常通过书信和奏章向上级报告或揭发他人的错误行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魏其武安侯魏其武被指控贪污受贿,他的部下讦奏了他的罪行,最终他被罢官。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讦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讦”和“奏”分别表示揭发和报告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过讦奏将那个贪官揭发了出来。 2. 这封奏章是他对上级进行讦奏的证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讦奏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讦”和“奏”两个字形象化。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讦)拿着一封信(奏),向上级揭发他人的错误。这样的形象化记忆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有兴趣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你可以阅读成语词典或参加成语故事的讲解课程。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成语的起源、用法和故事背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讦奏了那个作弊的同学,让老师知道了他的行为。 2. 初中生:他们通过讦奏将那个欺负同学的人揭发了出来。 3. 高中生:他们通过讦奏将那个学校领导的贪污行为揭发了出来。 4. 大学生:他们通过讦奏将那个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揭发了出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