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节序 |
释义 | 基本解释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李大钊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成语(Idiom):节序(jié xù) 发音(Pronunciation):jié x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次序进行,不乱不乱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节序是指按照规定的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它强调事物的有序进行,不乱不乱序的状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有条不紊,按照规定的次序进行。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有条不紊,守纪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节序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中,是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和秩序,认为只有遵循一定的次序,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节序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情总是有条不紊,非常注重节序。 2. 在组织活动时,我们要遵循节序,确保一切有序进行。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节序”拆分为“节”和“序”两个部分来记忆。节可以理解为节日,序可以理解为顺序。将节日和顺序结合在一起,就是按照规定的次序进行,有条不紊。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礼仪和儒家学派的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秩序和礼仪的重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要按照节序排队上课,不能乱跑。 2. 初中生:参加运动会要按照节序进行各项比赛,不能违反规定。 3. 高中生:考试时要注意时间管理,按照节序完成试卷。 4. 大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要养成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遵循节序。 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节序”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