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节旄 |
释义 | 基本解释◎ 节旄 jiémáo 详细解释(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汉书·苏武传》:“﹝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成语(Idiom):节旄(jié máo) 发音(Pronunciation):jié má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节制、谨慎、慎重。原指古代官员在行军时,将旗帜插在节杖上,以示行军的严整。后来引申为行事谨慎、慎重。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节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节,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旄,指的是旗帜,象征着军队的纪律和秩序。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在做事情时要谨慎、慎重,不轻率行事,遵守规矩,保持秩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节旄常用于形容做事情谨慎小心,不草率行事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思虑周详,不轻易决定。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工作中注重纪律和秩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节旄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叫陈寔。陈寔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在处理军务和政务时,总是非常谨慎小心。有一次,他带领军队出征,当时正值大雨倾盆,地势险要。陈寔为了保持军队的纪律,特意吩咐士兵在行军时将旗帜插在节杖上,以示行军的严整。这个举动给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后来形成成语“节旄”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节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很节旄,从不轻率行事。 2. 这个团队的工作很节旄,注重纪律和秩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行军的队伍,旗帜高高地插在节杖上,象征着军队的纪律和秩序。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常常使用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写作业的时候要节旄,不能草率地做题。 2. 初中生:在考试前,老师告诉我们要节旄行事,不能作弊。 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要节旄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 4. 大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我要节旄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资料。 5. 成年人:在做决定时,我会节旄地权衡利弊,不轻率地做出决定。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