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九皐 |
释义 | 基本解释亦作“ 九皋 ”。1.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 毛 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郑玄 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 汉 桓宽 《盐鉄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宋书·武帝纪中》:“公官方任能,网罗幽滞,九皋辞野,髦士盈朝。”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清 钱谦益 《父有光加赠户部大夫四川按察司佥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鸣不见而其声在天:此潜德之光也。” 成语(Idiom):九皐(jiǔ gāo) 发音(Pronunciation):jiǔ gā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们在山野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九皐,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指九座山峰环绕的山谷,风景优美,草木葱茏。成语“九皐”比喻人们向往宁静、自然、田园般的生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返璞归真、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向往之情。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逍遥游》中有一篇《九皐》的篇章,描述了庄子与齐宣王游览九皐山谷的情景,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篇篇章中的“九皐”一词成为了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搭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渴望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九皐般的田园生活。 2. 她在繁忙的生活中时常想起九皐,对于宁静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九皐”联想成一个美丽的山谷,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到宁静和自然的氛围,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探讨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态度。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希望长大后能住在乡村,过着九皐般宁静的生活。 2. 初中生(13-15岁):我喜欢去郊外,远离都市的喧嚣,感受九皐般的自然风光。 3. 高中生(16-18岁):在繁忙的高考备战中,我常常想起九皐,希望能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工作几年后,我决定放下一切回归九皐,追求真正的生活意义。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