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九埏
释义

基本解释

九州的边际。亦指九州。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风行电举,未注景而浹九埏。” 明 李东阳 《大行皇帝挽歌辞》:“圣孝仁恩遍九埏,由来至性本天全。” 清 王夫之 《连珠》:“盖闻心量无垠,筵九埏而郭万国。”

成语(Idiom):九埏(jiǔ chéng)

发音(Pronunciation):jiǔ ché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思十分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九埏源自《庄子·秋水》:“秋水为天下之大,而不为大也;大也者,埏埴也。”埏埴,是一种用来制造陶器的粘土。成语“九埏”借喻人的心思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九埏可以理解为九块粘土,象征人的心思,而心思的敏锐就像制陶师傅的手艺一样精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九埏常用于形容人的头脑聪明,思维敏捷,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可以用来形容有智慧的人、聪明的学生、机智的领导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埏的故事起源于庄子的《秋水》。庄子在《秋水》中通过描述秋水的特点,引申出“埏埴”的比喻,进而形成了成语“九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九”和“埏”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头脑如九埏,对问题的分析非常透彻。

2. 这个学生思维敏捷,像九埏一样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九埏”与洞察力、敏锐的思维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脑袋里有九块粘土,代表着他的心思,而这个人的心思就像制陶师傅的手艺一样精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其他哲学思想和成语,如《庄子·逍遥游》、《庄子·齐物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头脑像九埏一样聪明,总是能够找到最好玩的游戏。

2. 小学生:老师说小红的头脑像九埏,能够很快地解答问题。

3. 初中生:他的思维敏捷,像九埏一样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

4. 高中生:他的头脑像九埏一样聪明,总是能够给出独到的见解。

5. 大学生:她的思维敏捷,像九埏一样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学生。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2: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