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九戎 |
释义 | 基本解释(1).九伐之兵。《周礼·秋官·掌交》:“九戎之威。” 郑玄 注:“九戎,九伐之戎。” 贾公彦 疏:“九戎之威者,大司马设九伐有所威刑。” 孙诒让 正义:“《説文·戈部》云:‘戎,兵也。’大司马九伐,皆用兵威武之事,故谓之九戎之威。”参见“ 九伐 ”。 成语(Idiom):九戎(jiǔ róng) 发音(Pronunciation):jiǔ r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古代九个蛮夷族群的总称,也泛指外族、敌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九戎是指古代中国周朝时期周王朝的九个蛮夷族群,包括犬戎、羌戎、狄戎、彘戎、豕戎、骊戎、芮戎、葛戎、蔡戎。九戎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外族,常常被用来形容敌对的外族或者强大的敌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九戎一词常用于形容外族或敌族,可以用来形容与自己国家或团体对立的外来势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强大的对手或敌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戎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周南·关雎》一篇中:“九罭之鱼,鳣鲔鲤鳉。”据说,这里的“九罭”指的就是九个蛮夷族群,而“鱼”则指的是这些蛮夷族群的人民。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渐演化成指代外族或敌族的意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戎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国家面临着来自九戎的威胁。 2.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御九戎的入侵。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九个蛮夷族群的名称和九戎的含义进行联想,将其与外族或敌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可以使用诗经中的《关雎》一篇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九戎是古代中国的九个蛮夷族群。 2. 初中生:九戎代表了外族或敌族的意思。 3. 高中生:九戎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来形容与自己对立的外族。 4. 大学生:九戎一词可以引申为形容强大的对手或敌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