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立仪 |
释义 | 基本解释确立准则或法度。《墨子·非命下》:“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成语(Idiom):立仪 发音(Pronunciation):lì y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立场正直,言行合乎仪节。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立仪指的是一个人的立场正直,言行举止合乎仪节。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言行要合乎礼仪,不偏离正道。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立仪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举止得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正直和高尚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立仪”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与古代的礼仪观念有关。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立”表示站立、立场,而“仪”表示礼仪、规范。通过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表示一个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立场正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举止都很得体,真是个立仪的人。 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保持立仪的形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来记忆这个成语: 1. 将“立”和“仪”两个字分开记忆,理解其基本含义。 2. 可以将“立仪”与“立场正直,言行合乎仪节”相对应,帮助记忆其意义。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并理解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将立仪的形象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关中国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规范,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立仪,不说粗话,不欺负同学。 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立仪的形象,举止得体,不做违反校规的事情。 3. 高中生: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保持立仪的态度,认真听讲,互相尊重。 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立仪的素养,公正对待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