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日耳聋 |
释义 | 基本解释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景德传灯录·怀让禅师》:“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蒙 马大师 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宋 陆游 《戏用方外语示客》诗:“踞牀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清 钱谦益 《天都瀑布歌》:“愕眙莫讶诗思穷,老夫三日犹耳聋。”亦作“ 三日聋 ”。 清 龚自珍 《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诗:“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 成语(Idiom):三日耳聋 (sān rì ěr lóng)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rì ěr l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事情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装作没听见或不知道。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日耳聋是由“三日”与“耳聋”两个词组成,其中“三日”表示时间的短暂,而“耳聋”则是指听觉上的缺失。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人故意装作不知道或不理会某件事情,就像耳朵突然变聋了一样。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回避或选择性忽视某些事情,不愿意参与或承担责任。可以用于形容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愿意面对现实等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曾经被派去劝说董卓将军撤军,但董卓却故意装作没听见,不理会杨震的请求。杨震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坚持,就用了“三日耳聋”这个成语来形容董卓的态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日耳聋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三日”表示时间的短暂,而“耳聋”则是指听觉上的缺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我的请求完全三日耳聋,不愿意帮助我。 2. 老板明明知道这个问题,却装作三日耳聋,不愿意解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三日”与“耳聋”这两个词进行联想,将时间的短暂与听觉的缺失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视而不见”、“对牛弹琴”等,来丰富你的成语知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叫我回答问题,但我装作三日耳聋,不敢回答。 2. 初中生:我妈妈叫我收拾房间,我却装作三日耳聋,偷偷溜出去玩。 3. 高中生: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诉求装作三日耳聋,完全不理会他们的需求。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