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千牍 |
释义 | 基本解释《史记·滑稽列传》:“ 朔 ( 东方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 元好问 《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成语(Idiom):三千牍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qiān d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书信极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千牍,原指三千卷书,后来泛指文章或书信极多。表示数量非常庞大,形容一个人的著作或信件非常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写作或者收发信件非常频繁,数量庞大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著作非常丰富,产量很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三千牍”源自于《庄子·徐无鬼》:“文王问于文宣曰:‘夫子言吾将何以事天下?’文宣曰:‘君子有三千牍,皆藏之府库,君子之事天下也,取焉而读之,则知天下之事矣。’”这里的“三千牍”指的是三千卷书,表示通过广泛阅读,可以了解天下事物。后来,人们将“三千牍”泛指成文章或书信极多的意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千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三千”和“牍”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文学家,著作颇丰,可以说是三千牍了。 2. 这位作家的信箱总是满满当当的,收到了三千牍的信件。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三千”代表数量庞大,而“牍”代表文章或书信,将两者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示文章或书信极多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与阅读、写作相关的成语,例如“千头万绪”、“百读不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爸爸每天都写很多信,他真的是三千牍的人。 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作业,三千牍都快写不完了。 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作品数量之多,简直是三千牍的级别。 4. 大学生:我正在撰写我的论文,希望能写出三千牍的水平。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