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夫之言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sān fū zhī yán ㄙㄢ ㄈㄨ ㄓㄧ ㄧㄢˊ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亦作“ 三夫之对 ”。《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 曾参 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三夫之言 成语(Idiom):三夫之言(sān fū zhī yán)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fū zhī y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辞恭谨、客气虚伪,不敢直言直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夫之言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夫”指的是三个丈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言辞恭谨、客气虚伪,不敢直言直语,像三个丈夫一样彼此推诿、遮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言辞中过于谨慎、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批评。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工作环境中的领导与下属之间、社交场合中的人际交往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当时,魏国有三个官员,他们是临淄君、赵胜、杨齐。这三个人都是魏国的重要官员,但他们之间并不和谐,彼此间有很多矛盾和争斗。为了避免直接冲突,他们在言辞上互相推诿、遮掩,不敢直言直语。后来,人们就用“三夫之言”来形容这种言辞谨慎、客气虚伪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夫之言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三”、“夫”、“之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会议上总是三夫之言,不敢直接提出问题。 2. 领导对下属的批评总是三夫之言,不敢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三夫之言”与三个丈夫彼此推诿、遮掩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兔死狐悲”、“虎头蛇尾”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让我表扬同桌的作业,我不敢直接说,只好三夫之言地说了些客套话。 2. 初中生: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他的缺点,但大家都三夫之言,不敢当面指出。 3. 高中生:面对社会的问题,我们不能三夫之言,要敢于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