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三德
释义

基本解释

(1).三种品德。随文而异。《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孔颖达 疏:“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张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国语·晋语四》:“ 晋 公子善人也,而 卫 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 韦昭 注:“三德,谓礼宾、亲亲、善善也。” 宋 秦观 《辩士》:“所谓辩士者,必以其具三德,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盖上知道德性命之原,下达礼义形器之变,旁通幽明时物之所宜者,识也。窘之而益出,费之而益新,掩之以卒而不乱,压之以重而不慑者,才也。经、传、子、史、天星、地志、医方、卜筮、百家之书,无所不涉而能谨守其宗者,学也。夫是之谓三德。”
(2).即三老。《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 卢辩 注:“三德,三老也。”
(3).指狐的三种特性。 唐 白行简 《狐死正丘首赋》:“寧九尾之足尚,实三德而可钦。”

成语(Idiom):三德(sān dé)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d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一个人具备仁、义、礼三种德行,即仁德、义德、礼德。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仁、义、礼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道德准则。仁指仁爱之心,对他人关怀、尊重和帮助;义指正义之心,做事情讲究公正、公平和道义;礼指礼仪之心,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三德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三德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赏和称颂。在教育、职场、社交等场合中,可以用来教育和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德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正义和礼仪的品德,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着三德的原则,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2. 这位领导具备仁、义、礼三德,是我们的楷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仁爱、正义和礼仪相关的词语联想记忆。例如,仁爱可以联想到“人人有爱”,正义可以联想到“公正无私”,礼仪可以联想到“遵守规范”。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了解更多关于仁、义、礼的内容和相关的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三德,做一个有爱心、有正义感、懂礼仪的好孩子。

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仁、义、礼的观念,努力做到对老师和同学关心、公正和尊重。

3. 高中生:三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5 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