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上尘 |
释义 | 基本解释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輒譔定记草,上尘省览。审若疎谬芜累,恐辱琬琰,伏望掇去,别咨名才。” 清 《与董樵书》:“形迹阻隔,悃款莫通。輒録数诗,上尘洞瞩。” 成语(Idiom):上尘 发音(Pronunciation):shàng ché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身份、地位或名誉受到了损害或降低。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上尘”源自于《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其中的“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被解释为“死后再没有尘埃”,即指人死后不再受到世俗的扰乱,名誉地位也不再受到影响。后来,这句话引申为成语“上尘”,用来形容人的身份、地位或名誉受到了损害或降低。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名誉或地位受到损害,或者指某人的身份地位不再高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比较模糊,但它的含义和使用场景都与人们对名誉和地位的重视有关。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因此,“上尘”成为了形容一个人名誉地位受到损害的合适词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shàng):上升、提高;尘(chén):尘埃、尘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科学家,如今却因为丑闻而上尘。 2. 那位政治家在选举中失败后,名誉一落千丈,彻底上尘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上尘”与人的名誉和地位的变化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原本高高在上,但因某些原因名誉地位受到损害,如同尘埃落在了他的身上,使他变得低贱不堪。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对名誉和地位的重视,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的名声很好,从来没有上尘过。 2. 初中生:老师的批评使他的名誉上尘了,他感到很沮丧。 3. 高中生:他原本是个风光无限的运动员,但因伤病的原因,名声上尘了。 4. 大学生:他原本是个很有前途的学者,但因为抄袭他人的研究,名誉上尘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