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偷儒 |
释义 | 偷儒(tōu rú) 发音:tōu rú 基本含义:指偷学儒家经典的行为。 详细解释:偷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偷指偷窃、抄袭,儒指儒家学说。偷儒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偷窃或抄袭儒家经典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正学习儒家思想,却假装有学问的人。 使用场景: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虚伪、假装有学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偷儒来形容那些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有学问,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的人。 故事起源:据传,偷儒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当时有一个名叫曾子的儒家学者,他经常被人们请教儒家经典的问题。有一天,曾子到一个地方讲学,一个人偷偷地抄下了曾子的讲义。后来,这个人拿着抄下的讲义到处散布,自称是儒家学者。曾子听闻后非常愤怒,因为他认为这个人只是偷窃了他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儒家思想。于是,人们就用“偷儒”来形容这种偷窃儒家经典的行为。 成语结构:偷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偷指偷窃、抄袭,儒指儒家学说。 例句: 1. 他自称是儒家学者,但实际上只是个偷儒而已。 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有学问,但实际上只是在偷儒。 记忆技巧:要记住偷儒这个成语,可以将偷儒的发音tōu rú与“偷”这个词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抄袭儒家经典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如果你对儒家学说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总是偷别人的作业,真是个偷儒。 2. 初中生:有些同学只是背诵儒家经典,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简直就是偷儒。 3. 高中生:那个自称是儒家学者的人,实际上只是在偷儒,没有真正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