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束杖理民 |
释义 | 成语(Idiom):束杖理民 发音(Pronunciation):shù zhàng lǐ mí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束缚权力,理顺民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束:捆绑;杖:指权杖,也是指权力;理:整理、调整;民:指民众。束杖理民意味着对权力进行约束,整顿民众秩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领导者对权力的合理使用,以及整顿社会秩序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汉书·刑法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贤臣,他在朝廷上提出了一种改革政治制度的建议,即束缚君主的权力,以理顺民众。这个建议被称为“束杖理民”,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个汉字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领导者应该懂得束杖理民,保持权力的适度。 2. 只有通过束杖理民,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的发音和含义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例如,将“束”字与捆绑的意象联系起来,将“杖”字与权杖联系起来,将“理”字与整理的意象联系起来,将“民”字与民众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以及其他与政治改革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德政”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领导者要懂得束杖理民,保护我们的权益。 2. 初中生:只有通过正确的束杖理民,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束杖理民的措施,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 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要学会束杖理民,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