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司过
释义

基本解释

(1).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晏子春秋·问上十》:“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张纯一 校注:“司过,官名,内史也。”《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 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汉书·陈胜传》:“以 朱防 为中正, 胡武 为司过,主司羣臣。”
(2).纠正过失。《吕氏春秋·自知》:“ 汤 有司过之士。” 高诱 注:“司,主也。主,正也。正其过闕也。”《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彻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司过。”
伺察其过失。司,通“ 伺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晧 每宴会羣臣,无不咸令沉醉。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闕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輒以为罪。”

成语(Idiom):司过

发音(Pronunciation):sī g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审理案件或处理事务时,依法判断,不徇私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司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司”指的是司法、审理,而“过”指的是处理、判断。司过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审理案件或处理事务时,依法判断,不徇私情,公正无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司过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司法人员、法官、检察官等在审理案件时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处理事务时坚持公正、不受个人感情、私心的影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司法官员被要求在审理案件时,要依法判断,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种法官的行为和态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司过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司”是动词,表示审理、处理;“过”是名词,表示案件、事务。整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一直坚持司过,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干扰。

2. 他在处理事务时总是能够保持司过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司过”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这个成语。其中,“司”可以联想到司法、审理的意思,而“过”可以联想到处理、判断的意思。同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些例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司法相关的成语和法律术语,了解更多关于司法审判的知识和原则。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司过,不偏袒任何一个同学。

2. 初中生:在班级竞选中,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能够司过的班长。

3. 高中生:在模拟法庭辩论中,法官必须保持司过的态度,公正地评判每一方的观点。

4. 大学生:在法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司过,独立思考问题,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4 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