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土断
释义

基本解释

东晋 、 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 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 ,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

成语(Idiom):土断(tǔ duàn)

发音(Pronunciation):tǔ du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见识、眼界狭窄,不开阔。也形容一个人对外界事物了解不多,见识浅薄。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土断一词由“土”和“断”组成。“土”指的是泥土,喻指眼界狭隘,思想保守。“断”指的是断绝,喻指对外界事物了解不多,见识浅薄。因此,“土断”形容一个人思想、见识、眼界狭窄,不开阔。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了解、认识有限,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思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从小生活在乡下,对城市的事物一窍不通,真是太土断了。

2. 这个人看问题太片面,思维太土断,不适合参与这个项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土”与“断”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狭小的土地上,眼界被土地所限制,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与思想、眼界有关的成语,如“狭隘眼界”、“墨守成规”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眼界。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从来不愿意尝试新的游戏,真是太土断了。

2. 初中生:她对流行的音乐一窍不通,真是太土断了。

3. 高中生:他对文学艺术没有兴趣,总是认为那些东西太土断。

4. 大学生:他对新的科技产品一窍不通,真是太土断了。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4 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