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违恨 |
释义 | 成语(Idiom):违恨(wéi hèn) 发音(Pronunciation):wéi hè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违背道义,引起愤恨和不满。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违恨是由“违背”和“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违背道义或引起他人的愤恨和不满。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不合理、不公正或不道德,导致他人对其产生憎恶和敌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违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人违背道义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愤恨和不满。可以用于描述社会不公、个人不道德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不满和抵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违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的国君为了满足私欲,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愤恨和不满。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违恨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违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为违恨了道义,引起了众人的愤恨。 2. 这个政府的腐败行为违恨了人民的期望,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违恨这个成语。可以将“违恨”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人违背了道义,引起了他人的愤恨和不满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社会评论来进一步了解违恨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实际应用。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道义、道德和社会伦理有关的成语,以拓展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他的作弊行为违恨了考试的规则,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不满。 2. 初中生(13-15岁):政府的腐败行为违恨了人民的期望,引起了公众的愤恨。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公司的不公平待遇违恨了劳动者的权益,引起了工人的愤恨。 4. 大学生(19-22岁):这个政治家的虚伪言行违恨了选民的信任,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抵制。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违恨”这个成语。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