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文牍主义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wén dú zhǔ yì ㄨㄣˊ ㄉㄨˊ ㄓㄨˇ ㄧˋ文牍主义(文牘主義) ◎ 文牍主义 wéndúzhǔyì [red tape]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仅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词语解释wén dú zhǔ yì ㄨㄣˊ ㄉㄨˊ ㄓㄨˇ ㄧˋ文牍主义(文牘主義) 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高高在上,只满足于批发公文表格,企图用公文表格来解决问题。 文牍主义(wén dú zhǔ yì) 发音(Pronunciation):wén dú zhǔ y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文风过于浅薄、形式僵化,追求华丽而忽略实质的写作或言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文牍主义是指在写作或言辞表达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追求华丽而忽视内容的倾向。这种写作方式或言辞表达往往显得空洞、浅薄,缺乏真实感和深度思考。文牍主义强调的是表面上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容的内涵和思想的深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见于文学创作、演讲辞令、社交场合等需要言辞表达的场景中。当人们追求炫耀的言辞而忽略实质时,就可能陷入文牍主义的陷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牍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杨文公全集》中。杨慎在其中的《汲古阁杂记》一文中提到:“文牍主义,尚有之者,昔之非礼也。”这里的“文牍主义”指的是追求华丽而忽视实质的写作风格。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牍主义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太过于文牍主义,缺乏真实的情感和思考。 2. 这篇文章过于注重形式,充满了文牍主义的痕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文牍主义”与追求表面而忽视内容的写作方式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写作时只注重华丽的文字和炫耀的表达,而忽略了文章的实质和内涵。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如何在写作和言辞表达中注重内容和思想的深度,而不仅仅追求华丽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参加写作培训课程等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太过于文牍主义,缺乏真实的感情。 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词句,要注重文章的实质,避免陷入文牍主义。 3. 高中生:在写作时要注意避免文牍主义,要注重内容和思想的深度。 4.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追求内容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度,而不是陷入文牍主义的泥沼。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