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无口匏
释义

基本解释

没口葫芦。 宋 贤相 李沆 素寡言,时称之“无口匏”。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李相 简穆公 沆 ,尝被同年 马亮 责之曰:‘外议以兄为无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无长才,但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此补国尔。’”《宋史·李沆传》:“ 沆 为相,接宾客,常寡言。 马亮 与 沆 同年生,又与其弟 维 善,语 维 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维 乘间达 亮 语, 沆 曰:‘吾非不知也。’”

成语(Idiom):无口匏(wú kǒu pí)

发音(Pronunciation):wú kǒu p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一个人不善言辞,不会说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无口匏是由“无口”和“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无口”表示没有嘴巴,指一个人不会说话;“匏”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形状像一个吹奏口琴的容器。因此,无口匏形容一个人不善言辞,不会说话。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无口匏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语表达方面不够灵活,或者不擅长说话。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或社交场合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缺乏口才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无口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齐国当官时,因为不会说话而备受百姓的嘲笑和轻视。有一天,孟尝君听说齐国的国君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他决定借此机会向国君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他却因为不会说话而感到无比尴尬。于是,他找了一个匏,把嘴巴堵住,以示自己无口。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无口匏”,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善言辞,不会说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无口匏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其中,“无口”表示没有嘴巴,指一个人不会说话;“匏”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形状像一个吹奏口琴的容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聪明,但是在辩论比赛中却像个无口匏。

2. 她是一个无口匏,从来不和人交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无口匏这个成语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没有嘴巴的乐器匏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无口匏被人拿在手里,却无法发出声音,表示一个人不善言辞,不会说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的起源和用法。了解更多成语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个无口匏,从来不说话。

2. 初中生:我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变成了一个无口匏,完全忘了要说的内容。

3. 高中生: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在社交场合中却像个无口匏。

4. 大学生:她是一个无口匏,从来不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

5. 成年人:他在公司会议上表现得像个无口匏,完全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3 1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