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无动于衷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wú dòng yú zhōng ㄨˊ ㄉㄨㄙˋ ㄧㄩˊ ㄓㄨㄙ无动于衷(無動於衷) ◎ 无动于衷 wúdòngyúzhōng [emotionless;unconcerned;unmoved;untouched;cannot have caredless;turn a deal ear to] 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 词语解释wú dòng yú zhōng ㄨˊ ㄉㄨㄙˋ ㄧㄩˊ ㄓㄨㄙ无动于衷(無動於衷) 见“ 无动於中 ”。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无动于衷 成语(Idiom):无动于衷 发音(Pronunciation):wú dòng yú zhō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对外界事物毫不关心,没有任何反应或感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无动于衷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无”、“动”、“于”、“衷”四个字组成。其中,“无”表示没有,没有任何;“动”表示动作、行动;“于”表示在;“衷”表示内心、心底。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事物毫不关心,没有任何反应或感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无动于衷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痛苦、困难、请求等没有任何反应或关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问题、政治事件等不关心、不参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无动于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李祥的人,他的儿子犯了事被抓进了监狱,但是他对此毫不关心,没有任何反应。后来,李祥被人问到为什么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冷漠,他回答说:“我对儿子犯事一事无动于衷,是因为我早就料到了他会犯事。”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了“无动于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的心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无动于衷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无”、“动”、“于”、“衷”四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朋友的困境毫不关心,完全无动于衷。 2. 在面对别人的求助时,他总是无动于衷,从不伸出援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无动于衷”拆分成四个字,分别记忆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可以通过与冷漠、无情等词语进行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冷漠如冰、漠不关心等,来扩展对于冷漠、无动于衷等心态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看到别人受伤了,却无动于衷地走开了。 2. 初中生:我向他求助,但他对我的请求无动于衷。 3. 高中生:面对社会问题,有些人选择无动于衷,不愿意参与改变。 4. 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5. 成年人:在面对他人的困境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