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先断后闻 |
释义 | 成语(Idiom):先断后闻 发音(Pronunciation):xiān duàn hòu wé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在没有听取完整情况下就草率地做出判断或决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先断后闻是一个贬义成语,表示在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景情况下,就匆忙下结论或做出决策。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错误或不公正的结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轻率下结论的人,提醒人们在做出判断前要先获取足够的信息和了解相关情况。它也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媒体报道中的不实消息或官方处理事务时的不公正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叫杨修的官员,他做事鲁莽,经常没有听取完整情况就做出决定。有一次,杨修听到有人在市场上说他的妻子不忠,他立即回家将妻子赶出了家门。后来,他才发现这是别人故意诽谤,他的妻子是清白无辜的。杨修深感自己的错误,于是以自己的悔过之心,写下了“先断后闻”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先断后闻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先”表示先前,指在获取完整信息之前;“断”表示中断、判断;“后”表示之后,指在判断之后;“闻”表示听到、了解。整个成语通过这三个汉字的组合,形象地表达了在没有听取完整情况下就做出判断的行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仅先断后闻,还经常不听别人的解释,这样的人很难做出公正的决策。 2.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坚持先断后闻的原则,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 3. 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不要先断后闻,要多听取各方意见,做出明智的判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这个成语分解成四个部分进行记忆。先想象一个人(先)在听到一些消息后(闻),急于下结论(断),但事实往往并不如他所想(后)。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相关故事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例如“不见棺材不掉泪”和“以貌取人”。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在上课时,不应该先断后闻,应该听完我们的解释再做决定。 2. 初中生:我觉得政府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遵循先断后闻的原则,不要草率下结论。 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要先断后闻,要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再做决定。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