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心行
释义

基本解释

(1).谓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管子·形势》:“见与之交,几於不亲;见哀之役,於不结;见施之德,几於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 尹知章 注:“心行而不见,则四方归之。”《管子·形势解》:“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
(2).佛教语。变动不居之心。心以流行于事相为作用,故称。《法华经·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为説大乘。”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坐倚绳牀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3).犹品行。《北史·祖珽传》:“ 孝徵 心行虽薄,奇略出人,缓急真可冯仗。”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 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后竟除平章事,盖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旧恶故也。”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儘奢华,心行更姦猾。”

成语(Idiom):心行(xīn xíng)

发音(Pronunciation):xīn xí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一致,内外一致。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心行意为心思和行动相一致,表达了一个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的一致性。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内外一致,即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应该一致,不应该表里不一。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心行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与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致,或者强调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是一致的。它也可以用来对比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与内心想法不一致的情况,用以批评或讽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心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篇。庄子讲述了一个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应该一致的故事,以此来说明一个人的真实品性和表面行为的差异。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心”表示内心思想,“行”表示外在行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行一致,一直都是诚实守信的。

2. 她的心行不一致,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心和行为之间有一条线连接着,表示内心和外在的一致性。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心行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如“心口如一”、“心直口快”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心行一致的好孩子。

2. 初中生:他的心行一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3. 高中生:她的心行不一致,总是说谎骗人。

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心行相一致的目标。

5. 成人:一个人的心行一致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

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行”这个成语。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