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一得之愚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ī de zhī yú ㄧ ㄉㄜ ㄓㄧ ㄧㄩˊ一得之愚 ◎ 一得之愚 yīdézhīyú [stupid person may once in a while have a good idea] 谦辞,指自己的见解 词语解释yī de zhī yú ㄧ ㄉㄜ ㄓㄧ ㄧㄩˊ一得之愚 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喜拜重来之命,试伸一得之愚。”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潮汐》:“余復推其所以,故今先録燕宣二论於前,仍列史论并予一得之愚於底,以俟博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越铎>出世辞》:“吾儕庶士,坐观其成,儻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於国民之外。”参见“ 一得 ”。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一得之愚 成语(Idiom):一得之愚 发音(Pronunciation):yī dé zhī y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点点浅薄的见识或知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一得之愚是指通过从他人那里学到的一点点知识或见识,虽然有限,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有益的。这个成语强调了从任何人身上都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不论对方的知识水平如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一得之愚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对某个问题或领域的了解有限,但仍然能够从他人那里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或经验。这个成语常用于自谦或谦虚的场合,表示自己虽然知识有限,但仍然乐于向他人学习和借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刘邦与项羽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向刘邦建议攻打巢湖,但刘邦并没有采纳。后来,刘邦的谋士陈平却在范增的建议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并成功攻下了巢湖。刘邦为了表达自己对陈平的感激之情,说了一句“一得之愚”,意思是从范增那里得到了一点点的智慧。这个故事成为了“一得之愚”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动词+之+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很有限,只能算是一得之愚。 2. 虽然他的建议很简单,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得之愚的价值。 3. 年轻人要虚心向老人学习,因为老人身上总会有一得之愚的宝贵经验。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智慧的大山面前,只有一点点的雪花飘落在自己身上,这些雪花代表着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一点点智慧,而自己则在这些智慧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一知半解”、“囊中取物”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虽然只是一得之愚,但我会努力学习,变得更聪明。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得之愚的东西。 3. 高中生(16-18岁):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得之愚的重要性,因为每次与他人交流,都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和见解。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