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正役
释义

基本解释

(1). 明 代赋役制度之一。即里甲法。《德化县志·役法》:“国朝役制:一里十甲,挨次轮差。有正役,谓之里甲,有泛役,谓之均徭。正役,凡十家为甲,别推有产力者为之长,一里之地,为十甲者共一百一十家,循环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及出办上供物料。”《赤县新志》:“里,每十户甲首一名,岁轮一户应役,十年而周,谓之正役,谓之递年……旧例,止令输纳物料,供给差使而已。今则百凡官府所需,悉出於此。”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四:“每岁正役轮该里长一人出官应役,管摄一里之事。”
(2).旧时兵役制之一。 民国 二十二年公布之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成语(Idiom):正役(zhèng yì)

发音(Pronunciation):zhèng y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正式的、官方的职务。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正役是由“正”和“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表示正式、合法,而“役”表示职务、工作。正役指的是正式担任的官方职务,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这个成语强调了职务的正当性和重要性,也暗示了担任正役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责任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正役常常用来形容担任重要的官方职务,特别是那些需要负责任、具有权威性的职务。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担任国家领导、高级官员、法官、教授等职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在古代,官职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官职称为“正役”,而非正式的官职称为“非役”。正役的官员具有合法权威,有责任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因此,正役成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担任了多年的正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这个官员负责的是一个重要的正役,需要处理复杂的问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正役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将“正”和“役”两个字分开记忆,分别理解其含义。

2. 想象一个人穿着正式的制服,担任重要的职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职务、权威相关的成语,如“官样文章”、“权衡利弊”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是学校的正役,负责教育我们。

2. 初中生:市长是地方政府的正役,负责管理城市的发展。

3. 高中生:法官担任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役,负责审判案件。

4. 大学生:教授是大学的正役,负责教学和研究工作。

5. 成年人:总统是国家的最高正役,负责领导整个国家的事务。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5 11: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