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释义

基本解释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九章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基本原则、公民(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

成语(Idiom):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发音(Pronunciation):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mín fǎ tōng z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通则,是对国家民法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的一部法律文件,对国家民法进行了总体规范,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常在法律教育、法律实践、法律研究等领域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根据中国的宪法制定的,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法 + 通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公民有权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

2. 在法庭上,律师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该成语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记忆,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和“通则”。可以使用联想法,将每个部分与相关的概念或图像联系起来,以便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法律体系的其他方面,如刑法、劳动法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律师,他每天都在办公室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 初中生:我们在政治课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了解了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3. 高中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们法治社会的基石,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5 9: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