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子细 |
释义 | 基本解释(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诗:“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絛。” 梁启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至其种种鬼蜮情形,请读者将各电原文子细熟观,当能想像八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细一想,他的话千真万确。” 成语(Idiom):子细 发音(Pronunciation):zǐ x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细节、琐碎的事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子细是一个用于形容细节、琐碎的事情的成语。它强调了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细致处理,通常用来指代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或琐事。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子细常用于描述需要仔细处理的事情,尤其是在工作或学习中。它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对待琐碎事务要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不可忽视细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马迁)在自序中写道:“古者,士有子孙,有子孙则有细事。”意思是说,古代士人有后代,有了后代就有了许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这个故事揭示了子孙和子细之间的关系,并衍生出了子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子”是名词,表示后代;“细”是形容词,表示细小的事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事情要注重子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2. 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子细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子细”与“细节”联系起来,因为两者的发音相近且含义相似。可以通过想象处理细节时的耐心和细致,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细节相关的成语,例如“细水长流”、“一丝不苟”等,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要把每一个子细都写清楚。 初中生:考试的时候,要仔细检查每一道题目的子细,避免出错。 高中生:实验报告要注重子细,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结论分析。 大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引用的文献进行子细的标注和引用格式的检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