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不审 |
释义 | 基本解释(1).不察;未审察。《吕氏春秋·察微》:“公怒不审,乃使 郈昭伯 将师徒以攻 季氏 。” 高诱 注:“审,详也。” 成语(Idiom):不审(bù shěn) 发音(Pronunciation):bù shě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加以审查,不加以检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审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不加以审查、不加以检验。它表示不对事物进行仔细的审查和检验,而是轻易地接受或相信。这个成语常用于指人对事物不加以深思熟虑,轻率地接受或相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审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人们对信息的盲目接受或轻信,提醒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要谨慎思考。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对别人的言行不加以审查,轻易相信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审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鲁仲连列传》。故事中,鲁仲连是鲁国的一位大夫,他在鲁国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敬仰。有一次,鲁国的国君要求鲁仲连给他治病,但鲁仲连没有仔细检查病情,轻率地给国君开了一剂药方。结果,国君服药后病情加重,最终不幸去世。鲁仲连因此受到了谴责,成为了人们批评的对象。从此,人们用“不审”来形容鲁仲连轻率地接受并治疗国君的病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不”和“审”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容易相信别人了,对别人的话从不加以审查。 2. 这个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你就轻易相信了,你也太不审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鲁仲连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不审这个成语。想象鲁仲连轻率地给国君开药方的场景,以及国君因此去世的悲剧,帮助记住不审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不问”、“不辨”等,来拓展对不审的理解。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杞人忧天”等,来提升对成语的整体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买了一个新玩具,妈妈问我它是不是质量好,我不审就说是。 2. 初中生:别人给我转发了一条消息说中了大奖,我不审就相信了,结果是骗人的。 3. 高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没有认真审题,写了一个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4. 大学生:在选择科研论文时,我发现有些文章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不能轻易相信其中的结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