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风言
释义

基本解释

(1).流言;无根据的话。《逸周书·宝典》:“忠恕是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 朱右曾 校释:“风言,流言。”《晋书·周处传》:“便以风言定褒贬,意莫若原情考徵也。”
(2).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旧唐书·刘晏传》:“又时人风言 代宗 宠 独孤妃 而又爱其子 韩王 迥 , 晏 密启请立 独孤 为皇后。”《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风言,谓得於风闻而言之者也。”
(3).指古代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根据传闻弹劾官吏。 宋 范仲淹 《祭同年滕待制文》:“御史风言,用度非轻,投杼之际,迁於 巴陵 。”参见“ 风闻言事 ”。

成语(Idiom):风言(fēng yán)

发音(Pronunciation):fēng y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他人的言辞进行传播、散布,往往带有贬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风言是由“风”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风指的是风传言,言指的是言论。风言的意思是指对他人的言辞进行传播、散布,往往带有贬义。它强调了传言的负面影响和对人际关系的破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风言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对别人的言论进行散布传播,以达到抹黑、中伤或破坏他人形象的目的。它可以用于描述社交媒体上的谣言传播、恶意中伤等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风言的故事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主父偃之子主父偃被人中伤,但主父偃并没有予以辩驳,而是默默忍受。后来,主父偃的朋友史子长问他为什么不辩驳,主父偃回答说:“风言之人,非不闻也,闻而不为者也。”意思是说,听到传言的人并不是不知道真相,而是知道真相后选择不去辩驳传言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名词“风”和动词“言”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引起了很多风言风语。

2. 别人的风言风语并不能影响我对你的看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风言”与传言、散布谣言等概念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风吹过,将谣言传播到各个角落。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传言、中伤相关的成语,如“言过其实”、“言过其辞”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不喜欢听到风言风语,因为它会伤害别人的感情。

2. 初中生(13-15岁):传播风言风语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避免。

3. 高中生(16-18岁):社交媒体上的风言风语往往是无中生有,我们要理性对待。

4. 大学生(19-22岁):在大学校园里,风言风语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

5. 成年人(23岁及以上):风言风语是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其影响。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