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铢衣 |
释义 | 基本解释亦称“ 五銖服 ”。亦称“ 五铣衣 ”。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文本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銖服。’”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贫道身微贱,……不着五铣衣,身披一幅绢。”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五銖衣薄太风流,细骨轻驱称远游。”亦省作“ 五銖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五銖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牋替传语。” 清 陈维崧 《霓裳中序第一·咏水仙花》词:“看尽人间,多少蜂蝶,五銖寒到骨。” 成语(Idiom):五铢衣 (wǔ zhū yī) 发音(Pronunciation):wǔ zhū y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衣衫单薄,贫困潦倒。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五铢衣原指古代一种贫穷人家穿的衣服,由于只有五个铜钱的价值,因此衣物简陋,是贫困潦倒的象征。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生活困苦、贫穷的状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个人、家庭经济拮据,生活贫困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五铢衣”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五铢之衣,必有寒色。”这是说在古代,五个铜钱只能买到颜色暗淡的衣物,因而形容生活贫困。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在民间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铢衣是由“五铢”和“衣”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五铢”指代五个铜钱,而“衣”指代衣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贫寒,穿的都是五铢衣。 2. 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从不嫌弃自己的五铢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五个铜钱与贫困的衣物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衣食无忧”、“穷途末路”等,来扩展对贫富差距和生活状况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家邻居穿着五铢衣,真的很可怜。 2. 初中生: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穿着五铢衣。 3. 高中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五铢衣的人越来越少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