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月子 |
释义 | 基本解释亦作“ 五日子 ”。农历五月初五所生之子,古人迷信,以是日多禁忌,有生子不长养之陋俗。《史记·孟尝君列传》:“ 文 ( 孟尝君 )以五月五日生。 婴 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 文 於 田婴 。 田婴 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 文 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 婴 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司马贞 索隐:“《风俗通》云:‘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西京杂记》卷二:“ 王凤 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举,曰:‘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 猛 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 孟尝君 恶月生而相 齐 ,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 镇恶 。” 成语(Idiom):五月子 发音(Pronunciation):wǔ yuè z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五月间的婴儿,也泛指年幼无知的孩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五月子”由“五月”和“子”两个词组成。五月是一年中春季的季节,而子则是指儿童、孩子。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五月间的婴儿,也可以用来形容年幼无知的孩子。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孩子年幼无知、懵懂无知的状态。可以用于亲子教育、教师教育等场景中,表达对孩子们天真可爱、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态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五月子”的故事并不明确,可能是源于民间的口头传说或者民间故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体的故事来源已经无从考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五月子”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五月”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小女孩真是个五月子,什么都不懂。 2. 他虽然年幼,却并不是个五月子,很懂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五月子”: 1. 将“五月”与春天的季节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五月间的婴儿。 2. 将“子”与儿童、孩子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孩子、儿童相关的成语,如“童心未泯”、“稚嫩无知”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弟弟才三岁,还是个五月子,什么都不懂。 2. 初中生:虽然他只是个五月子,但他很聪明,学习进步很快。 3. 高中生:我们组的这个成员就像个五月子,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需要我们来指导。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