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四运动 |
释义 | 基本解释◎ 五四运动 Wǔ-Sì Yùndòng 英文翻译1.the May 4th Movement (1919, an anti-imperialist, anti-feud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influenced by the October Revolution and led by intellectuals having the rudiments of Communist ideology) 详细解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学生立即罢课。6月3日后,上海工人发动罢工声援,全国响应,掀起“六三运动”,形成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订“二十一条”时驻日公使)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Wǔ Sì Yùn Dòng) 发音(Pronunciation):wǔ sì yùn dò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在中国爆发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社会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反帝爱国潮流的高涨。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这次运动的爆发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响应,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五四运动这个词语常用于历史教学、社会科学研究或者与中国现代史相关的讨论和文章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四运动得名于其发生的日期,即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北京的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集会,表达了他们对于中国政府对待巴黎和约的态度的不满。这次集会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示威游行和抗议活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四运动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五四”(指的是日期5月4日)和“运动”(指的是社会运动)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 2.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反帝爱国潮流的高涨。 3.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五四运动”与其发生的日期5月4日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和重要性。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影响和相关人物,以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五四运动的故事。 2. 初中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3. 高中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