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五路 |
释义 | 基本解释(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輅,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輦车也。” 成语(Idiom):五路 发音(Pronunciation):wǔ l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五条路或五个方向。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五路是一个表示方向的词语,指的是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向。它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位置、方位或者行进的方向。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五路可以用于描述地理位置,比如:东西南北五路交会的地方。它也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行进方向,比如:我们要往南走五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路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用来描述地理方位。后来,它逐渐被引申为表示方向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村庄位于东南西北五路的交汇处。 2. 他向东走了五路,终于找到了目的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五路”。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交叉路口,东南西北和中间的五个方向都通向不同的地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和方位相关的成语,比如“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我家离幼儿园很近,只需要走五路就到了。 2. 小学生:我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每次都能看到东南西北五路的美景。 3. 中学生:在这个城市,东南西北五路都通向不同的景点,我想每条路都去看看。 4. 高中生:要想了解一个地方,最好是从东南西北五个方向都去走一遍,才能全面了解。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