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示形 |
释义 | 基本解释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杜牧 注:“《传》曰:‘鷙鸟将击,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汉 使之义也…… 韩信 盛兵 临晋 而渡於 夏阳 ,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春秋 时 越 伐 吴 , 吴子 御於 笠泽 ,夹水而陈。 越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吴 师分以御之。 越 以三军潜涉,当 吴 中军而鼓之。 吴 师大乱,遂败之。”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军渡 湖 汉 而西。至则示形 杭口 而暗进 鼇岭 。” 刘伯承 《回顾长征》:“这次, 毛主席 又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示形于 贵阳 之东,造成敌人的过失,我军得以争取时机突然西去。” 成语(Idiom):示形 发音(Pronunciation):shì xí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通过形象、实际行动来表示或证明某种观点或事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示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示”意为展示、显示,第二个字“形”意为形象、实际。示形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形象、实际行动来表示或证明某种观点或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和证明某种观点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示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态度或者观点。它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只说不做、缺乏实际行动的情况。示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使用,特别适用于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的场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示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中,原文是“示形见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子鱼的人,他在齐国当官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品德。他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诚,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认可。这个故事成为了示形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示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仅会说,还会做,真是个示形的好员工。 2. 这个团队注重实际行动,总能示形出色。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示形这个成语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观点,这样就能记住示形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实际行动相关的成语,例如“言行一致”、“见诸行动”等,以加深对实际行动的重要性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要通过实际行动示形,成为班级的榜样。 2. 初中生:他只会说大话,从不实际行动示形,大家都不信任他。 3. 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示形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通过实际行动示形,为社会做出贡献。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示形,才能赢得信任和认可。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