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乙科
释义

基本解释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 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成语(Idiom):乙科(yǐ kē)

发音(Pronunciation):yǐ kē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乙科是一个表示科举考试中的第二等级的成语,意为考试中的第二名。它源自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用来形容在考试中取得第二名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乙科是由“乙”和“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乙”是古代天干的第二位,用来表示次等、第二的意思;“科”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等级。乙科在科举制度中是一个重要的等级,表示考试成绩相对较好但仍然次于第一名。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乙科一词主要用于形容在考试中取得第二名的人。它可以用来表扬考试成绩较好但仍然次于第一名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调侃自己在考试中只取得第二名的成绩。此外,乙科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或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乙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明经、进士和举人。其中,乙科是进士科中的第二等级,表示考试成绩相对较好但仍然次于第一名。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乙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只是乙科,但他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2. 虽然只是乙科,但他的才华已经得到了认可。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乙科这个成语:

1. 将“乙科”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乙”和“科”的意思。

2. 将乙科与科举制度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考试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在班级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乙科。

2. 初中生:虽然只是乙科,但他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3. 高中生:他虽然取得了乙科,但他仍然在努力争取第一名。

4. 大学生:虽然只是乙科,但他的才华已经得到了认可。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乙科,应该不断进取。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5 15: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