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仪漏 |
释义 | 基本解释即漏刻。因漏刻是计时的仪器,故名。《宋书·律历志下》:“自非帝者有造,则仪漏或闕,岂能穷密尽微,纤毫不失。”《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 成语(Idiom):仪漏 发音(Pronunciation):yí lò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时间的严格掌握和精确计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仪漏是中国古代用来计量时间的工具,由仪器和漏器组成。仪器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漏器用来流出固定量的水,通过观察水流的速度和漏水的量来计算时间。成语“仪漏”比喻对时间的严格掌握和精确计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时间的安排和利用非常精确,不浪费时间,高效率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一则故事。相如为汉武帝的宠臣,一次他上朝时,因为有事情耽搁了一会儿,结果被武帝责备。相如为了表明自己对时间的重视,就写了一篇文章《上中下》,以仪漏为比喻,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精确掌握。从此以后,“仪漏”成为形容对时间严格计算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仪漏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工作时间的安排非常仪漏,从不拖延。 2. 这个项目的进度仪漏,按时完成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仪漏”与时间的准确计算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古代的宫殿中,手持仪漏,准确地计算着时间的流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以及古代中国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利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间总是很仪漏,从不迟到。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仪漏一样,对时间的利用非常精确。 3. 高中生:高考倒计时,我要努力抓住每一分钟,做到仪漏般准确。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