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以夷攻夷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ǐ yí gōng yí ㄧˇ ㄧˊ ㄍㄨㄙ ㄧˊ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以夷攻夷 成语(Idiom):以夷攻夷 发音(Pronunciation):yǐ yí gōng y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用外敌来对付内部敌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以夷攻夷是指利用外敌来攻击和对付内部的敌人。夷指的是外族或外敌,攻夷即是用外敌来攻击外敌。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利用敌人的力量来对付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以夷攻夷常常用于形容在内部矛盾激化时,通过利用外部势力来解决内部问题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利用敌人的弱点来攻击敌人的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当时,赵国与燕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赵国的将领赵奢想要用外敌秦国来对付燕国。他趁燕国国君燕昭王出征的时候,派人向秦国告发燕国的军事机密,希望引起秦国的注意并攻击燕国。最终,秦国果然趁燕昭王不在的时候攻打了燕国,赵奢达到了他的目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夷攻夷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斗,他们决定以夷攻夷,引进外部顾问来解决问题。 2. 这个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裂,政府决定以夷攻夷,寻求外国的帮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以夷攻夷”与“用外敌攻击外敌”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图像。可以想象两个敌人相互攻击,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以夷攻夷的典故,如战国时期的赵奢用秦国对付燕国的故事。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们班上有两个调皮的同学总是互相欺负,老师说他们以夷攻夷,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对方。 2. 初中生(12-15岁):我们学校的两个社团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互相攻击,真是以夷攻夷。 3. 高中生(15-18岁):在政治课上学到了以夷攻夷这个成语,老师讲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很有意思。 4. 大学生(18岁以上):在国际关系课上讨论了以夷攻夷这个成语的应用,发现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