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仪刑
释义

基本解释

仪刑 yíxíng
(1) [follow]∶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2)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 [type]∶典范,典型

详细解释

(1).效法。《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2).为法,做楷模。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仪刑家室,化流天下,礼苟顺,故能影响无遗,翼宣风化。” 唐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絶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3).楷模;典范。《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 、 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4).仪容,风范。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成语(Idiom):仪刑(yí xíng)

发音(Pronunciation):yí xí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刑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仪刑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仪”指的是法律法规,而“刑”指的是刑罚。仪刑的基本含义是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刑罚。它强调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刑罚的必要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仪刑常用于描述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违法乱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仪刑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在古代,仪刑是指在法庭上执行刑罚时所使用的仪式和程序。这些仪式和程序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仪刑是由两个意义独立的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遵守法律,违者必受仪刑。

2.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避免仪刑的惩罚。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仪刑这个成语:

1. 将“仪”和“刑”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再联想起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2. 将仪刑与法律制度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法庭上执行刑罚的场景。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法律法规和刑罚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刑法制度以及各种刑罚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是为了避免仪刑的惩罚。

2. 初中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不要为了一时的私利而违法,否则会受到仪刑。

3. 高中生: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仪刑的泥沼。

4. 大学生: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深入研究仪刑的原理和实施方式,为维护社会正义做出贡献。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12 1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