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安西四镇 |
释义 | 基本解释唐 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 龟兹 、 疏勒 、 于阗 、 焉耆 (一作 碎叶 )。始设于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 永徽 元年(公元650年)罢, 显庆 三年(公元658年)复。 咸亨 元年(公元670年)为 吐蕃 所陷,改 碎叶 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 吐蕃 ,复置 龟兹 疏勒 、 于阗 、 碎叶 四镇,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弃 碎叶城 于 西突厥 十姓可汗,又改以 焉耆 为四镇之一。 安史 乱后陷于 吐蕃 。 成语(Idiom):安西四镇 发音(Pronunciation):ān xī sì zhè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安西四镇是指唐代时期为了防御西域的几个重要军事要塞,包括安西、北庭、龟兹和焉耆四个镇。后来,安西四镇成为指军事要塞坚守不失的象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安西四镇是唐代为了保卫西域地区而设立的四个军事要塞。这四个要塞分别是安西、北庭、龟兹和焉耆。安西四镇均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这四个要塞在唐代扮演着重要的军事防御角色,用于抵御外族的入侵和保卫西域地区的安全。后来,安西四镇成为了指坚守不失的象征,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安西四镇常用于形容人的坚定和事物的稳固。可以用于赞美坚守信仰、坚守原则、坚守岗位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团队、组织或国家在困难时期坚定不移地抵抗外部压力或挑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西四镇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历史。当时,安西四镇是唐朝西域的重要军事要塞,坚守不失。这四个要塞为唐朝在西域地区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安西四镇成为了象征坚守不失的标志。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个字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像安西四镇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屈不挠。 2. 这个团队像安西四镇一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定前行。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安西四镇”与唐代的历史联系起来,想象四个军事要塞坚守不失的场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唐代历史和西域地区的知识,深入了解安西四镇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安西四镇是唐朝时期的军事要塞,保卫了西域的安全。 2. 初中生:唐代的安西四镇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象征。 3. 高中生:安西四镇的坚守精神可以启发我们在困难时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4. 大学生:安西四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守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