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耙耧 |
释义 | 成语(Idiom):耙耧 发音(Pronunciation):bà ló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耙耧原指农村中用来耙平晒谷物的工具,因为耙耧的使用需要用力,动作粗鲁,因此引申为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文明、粗鲁、无礼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别人的行为,提醒对方要注意言行举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耕耘的官员,他负责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有一天,耕耘在田间耕作时,发现土地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想把石头移开,但却找不到工具。于是,他用手将土地耙平,一边用力一边咒骂石头。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耙耧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的,属于重复式的成语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态度粗鲁无礼,简直就是个耙耧。 2. 这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总是耙耧着说话。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耙耧”与“粗鲁无礼”的意思进行联系,想象一个人在田间用耙子耙地时,动作粗鲁、无礼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礼貌、文明相关的成语,如“谦和有礼”、“举止文明”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很耙耧,互相骂人。 2. 初中生:他的行为太耙耧了,老师都不喜欢他。 3. 高中生: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耙耧。 4. 大学生: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做出耙耧的行为。 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文明礼貌,不要耙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