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巴菽 |
释义 | 基本解释即巴豆。《淮南子·说林训》:“鱼食巴菽而死,鼠食之而肥。”《文选·左思<蜀都赋>》:“其中则有巴菽巴戟。” 刘逵 注:“巴菽,巴豆也。”参见“ 巴豆 ”。 成语(Idiom):巴菽 发音(Pronunciation):bā sh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做某事,形容大家都很积极主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巴菽是由“巴”和“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巴”意为追求,争取;“菽”是古代指的豆类作物。巴菽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追求和争取某种事物,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巴菽多用于形容大家都很积极主动的场景,可以用于讲述团队合作、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故事。也可以用于表扬个人或团队在某项任务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巴菽的故事源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正在攻打南方的敌人,他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战斗,所以派人到农田中拔豆苗,以示军队迫在眉睫,大家必须加紧行动。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了成语“巴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巴”是动词,表示追求、争取的动作;“菽”是宾语,表示追求的对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这次比赛中,队员们巴菽地拼搏,最终取得了胜利。 2. 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大家都巴菽地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巴菽。可以想象自己和一群人都在一个豆田里,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拔豆苗,表示大家都很积极主动。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情境。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与巴菽相关的成语,例如“巴山蜀水”、“争先恐后”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表示积极主动和追求的成语,扩展自己的成语词汇。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同学们在课堂上巴菽地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很高兴。 2. 初中生:为了争取参加比赛,我们巴菽地训练,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3. 高中生:为了争取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巴菽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