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八百里駮 |
释义 | 基本解释牛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王君夫 ( 愷 )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 ( 济 )语 君夫 :‘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 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 武子 先射。 武子 一起便破的,却据胡牀,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駮,骏马之称。八百里,状其善于奔驰。《晋书·王济传》作“驳”,古字同。后用为气概豪迈的典实。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成语(Idiom):八百里駮(bā bǎi lǐ fú) 发音(Pronunciation):bā bǎi lǐ f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争论或争执不休,纠缠不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八百里駮是由“八百里”和“駮”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八百里”表示距离遥远,形容问题或争论的纷繁复杂;“駮”是指争辩、争论。合在一起,八百里駮形容争论或争执无休止,纠缠不清。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八百里駮常用于形容争论或争执不休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团体之间长时间、复杂而无法解决的争议或争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百里駮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两个国家之间有一条八百里长的狭窄河道,两国因为河道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最终导致了长时间的战争。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纷繁复杂的问题或争论,从而形成了成语八百里駮。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百里駮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八百里”表示距离遥远,而“駮”表示争辩、争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八百里駮,无法解决。 2. 这个项目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变成了一场八百里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八百里駮。可以想象两个国家之间的长达八百里的河道,因为归属问题而争执不休,最终形成了八百里駮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争论、纠纷相关的成语,如“争鸣不休”、“争议不断”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我们班上的讨论已经变成了一场八百里駮,老师都头疼了。 2. 初中生(13-15岁):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八百里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 3. 高中生(16-18岁):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已经变成了一场八百里駮,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4. 大学生(19-22岁):这个研究领域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一场八百里駮,需要更多的讨论和研究来解决。 希望以上关于“八百里駮”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