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百谪
释义

基本解释

亦作“ 百适 ”。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輒诣寺舍白 遵 曰:‘ 陈 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 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 宋 陆游 《病后作》诗:“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謫。”

成语(Idiom):百谪(bǎi zé)

发音(Pronunciation):bǎi z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贬谪的人数众多,形容时局动荡、人心涣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百谪原指被贬谪的人数众多,后来也用来形容时局动荡、人心涣散。百谪的意思是指有很多人被贬谪,这个成语的用法多指时局动荡、人心涣散。在古代,贬谪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手段,被贬谪的人往往会被远离家乡、失去亲人、贫穷流离,因此百谪成语所描述的情景是一种人人自危、人心散乱的局面。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百谪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时局动荡、人心涣散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动荡局面。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内部的人心涣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原文是“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百谪而宾之。”意思是说如果天下太平,圣人就会出现;如果天下动乱,就会有很多人被贬谪。这个成语通过对贬谪人数众多的描述,来表达时局动荡的意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谪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国家经历了百谪,人心涣散,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2. 在战乱年代,人们生活在百谪之中,无法安居乐业。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百”字与“谪”字进行联想记忆。想象一个国家里有很多人被贬谪,形成了百谪的局面,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动荡的原因,来更加深入地理解百谪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在历史课上学到了百谪这个成语,老师告诉我们它是用来形容时局动荡、人心涣散的。

2. 初中生(13-15岁):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转学了,班级气氛有些百谪,大家都感到有些失落。

3. 高中生(16-18岁):我们学校近期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整个校园都感到有些百谪,大家都很担心。

4. 大学生(19岁及以上):社会上的一些动荡局面让人感到有些百谪,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为稳定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