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百省 |
释义 | 基本解释人民;民众。省,通“ 姓 ”。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声(圣)人不仁,以百省为芻狗。”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成功遂事,而百省胃(谓)我自然。”按,乙本及今本都作“百姓”。参见“ 百姓 ”。 成语(Idiom):百省 发音(Pronunciation):bǎi xǐ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百姓省察,指民众心思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百省是一个由“百姓”和“省察”组成的成语。百姓是指民众,省察则是指观察、察看。百省这个成语形容民众心思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百省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可以用在赞美一个人聪明、机智的情境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现象,不深入思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省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项羽攻下咸阳后,他派人到咸阳城内的百姓家中搜刮财物。有一位老百姓将家里的财宝藏在井底,项羽的士兵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项羽很是惊讶,认为这位老百姓的心思非常敏锐,能够洞察到自己的意图。于是,他赞叹道:“百姓真是百省啊!”从此,百省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百姓”和“省察”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人事非常百省,很少被别人骗。 2. 这个小孩虽然年纪小,但是很百省,总能看出大人们的真实意图。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百省”想象成一个智慧的百姓,他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聪明的百姓,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大家都说小明很百省,他在游戏中总能找到最好的策略。 2. 初中生:老师夸奖我们班同学们很百省,因为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 高中生:他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都很百省,不会被琐事分心。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