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盗言 |
释义 | 成语(Idiom):盗言(dào yán) 发音(Pronunciation):dào y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窃取他人的言辞或观点,抄袭他人的话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盗言一词源自《左传·宣公十三年》:“盗人之心,百端具。言盗言之,不足以尽也。”意思是说,抄袭他人的言辞就像盗窃一样,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盗言强调了抄袭行为的不道德性和不可取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来形容抄袭他人言辞、观点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创造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宣公十三年,当时鲁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有人向国君报告说,另外一位官员盗窃了他人的言辞,意图煽动叛乱。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盗言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总是盗言别人的观点,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这篇文章明显是盗言他人的作品,缺乏原创性。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盗言”这个词拆分为“盗”和“言”,通过想象一个人偷偷地偷听别人的话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盗言这个成语可以引发对道德、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思考。可以进一步了解关于抄袭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盗言了我的答案,我觉得很不公平。 2. 初中生:这个作家被指控盗言了其他作家的小说。 3. 高中生:他在论文中盗言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批评。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