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洞章 |
释义 | 成语(Idiom):洞章 发音(Pronunciation):dòng zh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洞察文章的奥妙,能理解文章的深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洞章意为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深意。洞章的“洞”指透视、洞悉,即深入理解;“章”指文章、词章。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能够洞察文章的奥妙,理解作者的用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洞章常用于表达对文章、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解读。可以用在文学评论、讲座、教育教学等场景中,以表达对文章深层次思考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洞章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在自序中说:“余读书于有意者,观其言观其行,与其人深入浅出,然后言其所见;余读书于洞章者,则观其辞章之美,观其意义之大,与其人深入浅出,然后言其所见。”这段话表达了太史公对于洞悉文章奥妙的追求,成为了洞章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洞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洞”是第三声,“章”是第一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篇文章洞章有悟,能够领悟到作者的深意。 2. 这位教授讲课时总能洞章析句,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洞章这个成语: 1. 将“洞”字与洞察、透视的意思联系起来,表示深入理解。 2. 将“章”字与文章、词章联系起来,表示文学作品。 3. 可以将洞章想象成一个人透过字句之间的“洞”洞察到文章的“章”节,帮助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1. 阅读文学作品,尝试从中洞悉作者的用意和深层思考。 2. 学习修辞手法和文学批评方法,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 参加文学讲座和研讨会,与他人分享对作品的洞章之见。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讲的故事,我要洞章地理解。 2. 初中生(14岁):我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洞章能力。 3. 高中生(17岁):我希望能在文学作品中洞章析句,领悟作者的用意。 4. 大学生(20岁):在文学课上,我们经常讨论作品的洞章之处。 5. 成年人(30岁):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洞章能力。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