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对枰 |
释义 | 基本解释下棋。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卷一:“有卖地仙丹者,国手也…… 聂 俾对枰,连败数局。” 成语(Idiom):对枰 发音(Pronunciation):duì pí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对枰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双方在某种竞争或较量中势均力敌、不分上下的状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对枰是由“对”和“枰”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对”表示相互对立、相等,而“枰”是指古代的棋盘。成语的意思是,两方在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不分上下的局面。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对枰常常用来形容某种竞争或比赛中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体育比赛、商业竞争、学术争论等各种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对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年》中。据传,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决战,不分上下。后来,人们用“对枰”来形容这种势均力敌的状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对枰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对”是形容词,意为相互对立、相等;“枰”是名词,指古代的棋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场比赛真是激烈,双方对枰,不分上下。 2. 在商业竞争中,两家公司的实力相当,一直保持着对枰的状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对枰”的发音duì píng联想为“对平”,表示双方势均力敌的状态,形成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竞争、对抗相关的成语,例如“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今天我们班级的篮球比赛,两队打得对枰,最后分数相等。 2. 初中生(13-15岁):数学竞赛中,我和同学的成绩都很好,老师说我们是对枰的。 3. 高中生(16-18岁):历史辩论赛上,两个团队的观点都很有说服力,评委认为双方对枰。 4. 大学生及以上:在公司的销售竞争中,我和同事的业绩一直保持对枰的状态,都很努力。 希望以上对枰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